文章      动态     相关文章     最新文章     手机版动态     相关动态     |   首页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
lhngz

http://lhngz.kub2b.com/

相关列表
文章列表
  • 暂无文章
推荐文章
藏在文成的孤岛古村!
发布时间:2025-07-26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在水一方

——上金

作者/包芳芳


朋友告诉我,寻找村庄古事采风点是在黄坦。我想如果是在黄坦,那么路程会很短,可事实是截然相反的,从文成出发驱车到黄坦湖背埠头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,又花50多分钟由埠头坐船到金山渡口,因此上金村给我的印象就是远,可所谓“伊人”,不都是在水一方吗!上金村给我的印象除了远,还有幽、奇、静。






幽 






我们从湖背出发是在清晨9点多的时光,十月已经是深秋的季节,坐在船尾仍能感觉到丝丝寒意,所幸这日天气正好,太阳之母无私的把她的温柔都倾洒在了我们这一行身上,为我们挡去了寒意。


此时渡轮正发着“哒哒哒”的声音,最初的时候觉得这声音有些吵,当渡轮渐渐地往江中驶去的时候,我们的眼界也豁然开朗,注意力完全被眼前湖光山色吸引。


图片


飞云江就是一条不断绵延的绿色丝带,悠悠的在我们眼前荡着,而我们就是贸然的闯入者,乘坐渡轮的我们就好似在这丝带上滑行,两岸的青山随着渡轮的前进正渐渐往后移去。前面有一个尖形小山墩矗立在江面上,江就用她水的温柔倾上前去,小山墩似乎被迷乱了,待情不自禁地想抚她时,她又调皮地绕开了,小山墩定是楞了,叹惋着, 可“伊人”留与他的只是撩拨于掌心的柔水发丝。突然想到贾宝玉说得那句:“女人是水做的骨肉,男人是泥做的骨肉。”在这飞云江的水面上,山与水的故事不是最好的说明吗。


图片


飞云江的水特别的幽,滑滑的,颜色也各不相同,浅处的绿特别清澈,往中间去这绿色就显得深了,如果水是处在背山处,这绿就更浓了,幽的如玉一般。在阳光下的绿又是不一样的,是透明的,发着粼粼的波光,一条条的波纹仿佛可以数一般。


图片


两山的距离给退去的远景编上了一个画框,渡轮每行一段距离,画框里展现的景色就会不同,在这满目的青山绿水间,宁为水中一柔波,宁为巍巍青山一石,简单明了,又不失美。






奇 






渡船靠岸了,船夫熟练的将纤绳系在码头石阶的铁杠上后,这样我们一行人就可以陆续上岸了。环顾四周,发现上金是一个三面环水,一面靠山的孤岛村。靠山的一面只有一条长长的石阶一直延伸到山顶。


图片

▲圣旨牌


高高的石阶消磨着我们的体力,我们好似在攀爬一座时光之梯,走得气喘吁吁,步行十多分钟后,在小石阶的左侧位置有一个“孝节”大牌坊,牌坊有四米多高,三米多宽,共分成左中右三节,中间一节占去了三分之二的位置。节和节之间是用大根的石柱隔开,石柱上刻有文字,而中间一节最顶部的石雕像是一个精致的门台,他们说这叫“圣旨牌”,这圣旨牌的顶部还立着一对小石狮,牌下刻着四个字“节劲松筠”,圣旨牌和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用两根小石柱立着,再下面刻有“孝节”两个大字,孝节两侧刻着两幅镂空的人物图案,一侧是四个古人在松树下休憩,另一侧是两个古人正迎接圣旨,图案雕工精致,人物栩栩如生。孝节两字下面立有另一行字,题为:为前清儒仕吴德清一妻夏氏立。看来这就是牌坊的主人,这一行字的下面又是一行人物图案,共三幅图,图之间是用松树和枫树图案隔着,画态逼真,好似在讲一个故事。旁边两节牌坊的的图案以鸟兽花纹图案为主。据《文成乡土志》:孙文题字,在金山村岭脚有节孝坊一座,建于民国十一年,由当时大总统赐建。四柱三门,高6米,全是青石结构,饰有立体浮雕,精巧别致。正中有孙中山先生题字“节励松筠”四字,并有“孙文”印记一方。为县文保单位。


图片

▲圣旨牌


只可惜上述描述的牌坊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,偷盗贼光临了这里,中间牌坊即“孝节”二字的顶部以上的圣旨牌都不见了。这让在场的文友都觉得非常惋惜。


我们继续拾级而上,发现村庄内还有两个宝贝——四对清朝时期的旗杆夹。有两对在开阔的庭院前,这一处的旗杆夹,有一对是完整的,另一对夭折了,不知道是不是被毁坏的建筑压的,被截成了两段,所幸旗杆夹上的字迹都是完整的,写着:大清同治八年南吕月吉旦,贡元吴玉辰立;另一处在荒草堆里,寻寻觅觅间,我们被粘粘草黏了满身,这两对旗杆夹虽然被风蚀得有些斑驳,但是保持的很完整,也许是得了荒草的庇护,柱上的字迹也还算分明,刻着:大清光绪贰拾年冬月吉旦,贡元吴芹馨立。看来这个村庄曾盛极一时, “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。清代贡生也称明经,科举时代,挑选府、州、县生员(秀才)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,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,称为贡生。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。”


1997年珊溪水库的开工建设,这里的住民几乎都搬走了,只剩下了几位老人,这里的一切好似被时间遗忘了一般,给人就是“荒芜”二字。






静 






在我们上来的路上,一路都是山花、野草、阳光、树荫,还有一座座孤寂的房屋陪伴我们。不过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恰到好处。我们喜欢这静极的地方,人心需要的就是这一份“静”。


图片


静中的景致也是不一样,特别是走到半山腰的时候,回头再往山下望,飞云江就是青山间的明珠,就是伊人琉璃的眼眸,山是眉峰,交错着向远方游移,身后是坐落着五间房屋,真希望这其中的一间是属于自己的。每一天推窗望去就是飞云江,每一天有青山作伴,每一天可以在高山之巅呐喊,我就是潇洒的“海子”了,耳边是谁在说“从明天起,关心粮食和蔬菜,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。虽说是秋了,但秋有秋的味道,那种味道只有置身于此处的人才能回味。


图片

▲官帽石像


在这静极了的地方,村干部叫来了一个老人,老人领着我们又往更高处走。蜿蜒的山路前屹立着两三棵古松,松树鱼鳞般的肤质一路从底部向上攀爬。松树下还卧着六块大石头,一个像极了官帽子,从另一侧方向看这又像是一张床,下坡处的一块上平下凸的石头又像是一个小官帽;另一处,也就三个石块铺开的地方,像是古人上京赶考挑的担子。老人家说这一块地是他们村的风水宝地,传说他们石阶和这官帽的风水关系是呼应的:六十年起,六十年落。当江水的位置涨到能淹没金山台阶上时,他们村的好风水就来了,这个时期村内的人才也特别多,相传这里还出过一个叫吴名英的状元,只可惜在上任的半路就病死了,据前任村书记说这顶官帽至今还在,只不过东传西传,官帽就不知道去哪里了,而当江水退去时,这里的风水就不好了,正好也就碰上了文革。老人家说得神乎神乎的,我们也听得特别开心。一边是故事,一边是这静极了的风景,没想到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两点多了。


图片


在回来的路上我还特意将自己疲惫的脚丫子放进水里,这是天然的沐浴,有什么比这个更惬意的呢!“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”也许你来了,不然也到这水中央来,到一个叫“上金”的地方来,这里很远,可很幽,很奇,也很静!

此话题正在群里热烈讨论

马上扫码加小编微信,拉你入群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